在第132个“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七〇二所多个集体及个人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荣誉。现将获得荣誉的个人及集体先进事迹发布如下,希望全所各级职工要继续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敢为人先、勇于奋进,为深化推进七〇二所“三靓”布局,创建国际一流海洋装备研究中心努力奋进,以优异成绩献礼党的二十大!
全国工人先锋号——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
该团队主要从事载人潜水器和援潜救生装备的研制、试验和维护保障,是我国深海装备建设的主力军和国家队。团队致力于巩固我国在载人深潜领域国际领先地位,不断拓展潜水器谱系化建设,提升潜水器全系统全寿期全过程的技术管理水平。历经二十余年攻关,完成了“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等载人潜水器的研制任务,实现了我国载人深潜技术由跟跑、并跑到领跑的重大跨越,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为我国深海装备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江苏省工人先锋号——水动力学科研部高速水动力学研究团队
该团队由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及江苏省突出贡献专家、中青年骨干及技术工人三个梯次的人才组成,成员30余人。近年来,团队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多个国家重要型号研究任务。在研制过程中,该团队勇于挑战,充分发挥专业技术领域优势,通过技术攻关、探索与创新,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创新奉献、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团队成员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奖10余项等荣誉。在今后的工作中,高速水动力学研究团队将继续恪守“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格言,为国防事业不懈奋斗。
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王永军
王永军同志现任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船舶结构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以发展海军装备事业、保军保行业为己任,深耕水下深海装备装置研制、结构安全性研究领域,研制多型深海环境模拟装置,担当科研创新攻关先锋,为我国的水下装备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水下工程结构装备设计领域的领军人物。
为保障“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需求,主持建设了国内压力最高的全海深压力筒。该项目通过前期精心组织与设计,并积极沟通协调,克服各种困难最终按期投入使用,为“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如期完成研制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提高海军装备能力建设,主持建设了我国最大规模的深海环境模拟系统,该系统作为新型水下装备研制不可或缺的重要试验设施,其指标要求高、技术难度大、尺度大且未有先例可循。最终完成建设并成功投入使用。
主办完成了家863项目“整舱应急逃逸关键技术研究”工作,解决了超大深度条件下逃逸舱的连接释放关键问题,突破了千米级逃逸舱总体集成技术,实现了大潜深环境无外援的条件下全体乘员自救脱险技术,项目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同志主要完成了高水平的科技报告、学术论文三十余篇,授权专利十余项,培养硕士研究生3人,获集团公司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
无锡市工人先锋号——水动力学科研部基础研究室
该团队以“专家—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的人才梯队建设为主体,博士研究生占比56%,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
该团队成员党务业务两手抓,在深刻领会上级党组织指示精神的基础上,扎实做好各项党建工作,积极主动将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科研创新优势,不忘初心,牢记保军强军首责,以服务国防装备发展为业务目标,长期致力于攻克领域内前瞻性基础科学问题,实现了“党建引领促科研,科研攻关促党建”的良性循环。自成立以来,该团队主要承担了多项军科委重大基础专项、装备和型号预研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船舶基础性能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80余篇,代表中国首次申请到船舶安全领域国际最高水平会议主办权,相关研究工作获得国际同行高度认可,并代表中国7次出席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稳性安全会议,提交中国提案70份,提高了我国在国际法规制定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