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本所相关新闻资讯,从多角度、全方位了解七〇二所的综合实力。
bool(false)
10月24日下午,为期4天的第14届国际水动力学会议(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drodynamics,简称ICHD)圆满落幕。本次会议由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和上海大学联合主办,水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和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会协办,大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召开。开幕式上,ICHD执行委员会主席、挪威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O. M. Faltinsen ,ICHD执行委员会 共同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刘桦教授,会议主席、ITTC执行委员会委员及北亚和西亚区代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何春荣所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何国威院士,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吴文伟副主任致辞祝贺。
受疫情影响,第14届ICHD时隔28年,再次回到它的发源地——无锡召开。本次会议围绕船舶流体动力学、计算流体动力学、流固耦合、海洋工程、水利工程、工业流体力学、气候变化和大气动力学、环境流体动力学和海洋污染、海洋机器人、海洋可再生能源、深海环境、沿岸桥梁水动力学等主题,受到国内外水动力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吸引了来自8个国家、百余名高校和船舶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广泛参与。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300多篇,录用全文160篇。
会议期间,共召开1次全体会议和32场平行主题会议,进行160篇论文交流和分主题报告,新加坡国立大学Philip L.-F. Liu,韩国首尔大学Yonghwan Kim,意大利CNR-INM 水池的Claudio Lugni,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的Shuxia Bu四位学者受邀做了大会主题报告。会议研讨热烈、学术氛围浓厚,进一步推动了水动力学研究与发展。
本次会议筹备时间短,从第一轮会议通知发出到会议召开不到一年,期间经历上海、无锡两次疫情的较大冲击,从最初的线下模式改为线上线下混合模式举办。工作组克服困难,反复测试,实现了线上线下四个会场同时进行,参会者可以线上线下随时切换不同会场,尽最大可能确保了与会者的充分参与和交流。
会议期间,线上线下累计提问500余人次,与会人员围绕水动力学领域的学术科研问题展开热烈研讨和充分交流,对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举办此次会议表示感谢赞赏。参会来宾应邀参观了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相关科研试验设施,对先进的实验水平和浓厚的科研氛围给予高度赞扬。